• 15232193005

小村庄蝶变金凤凰

分享到:
点击次数:3371 更新时间:2023年08月26日14:07:00 打印此页 关闭

  北孙村地处“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拥有明洪武年前,金凤凰衔栖凤湖水救治村内先民之美丽传说,一直享有“三凤之乡”美誉,该村位于寿光市台头镇东南部,栖凤湖畔,共有380户,1348人,党员62名,近年来,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实事求是,根据本村实际情况,扎实稳健的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善治北孙”的乡村振兴之路。“党建聚民心、网格兜民情、孝德育民风、服务惠民生”四民工作法,被评为山东省2022年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为广大普通村庄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的治村经验。

  一、党建聚民心

  近年来,北孙村“两委”雷打不动抓好每月15日主题党日活动,每年开展村“两委”班子述职,即使是疫情期间,也通过微信“群直播”功能线上进行。通过定期与群众互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搭建起了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在村内道路硬化、人居环境提升、建设幼儿园、卫生室、老年人幸福食堂等公益事业中,村民都能够自发踊跃捐款,多次累计共捐款近300万元,凝聚起村级治理的整体合力。

  村党支部持续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建立了以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注重抓好后备力量培养,创造能够让优秀青年展现自我、积极奉献的平台,在举办饺子宴、孝敬老人、村庄建设、扶贫、走访困难户、疫情防控等公益活动中,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奉献爱心,既支持了村内公益事业,又为下步发展党员积累了群众基础,党支部根据“发现种子、培养种子、吸收种子”的原则,近五年累计发展年轻党员12名,优秀青年一批,使北孙村党员队伍形成了梯队建设,达到了年轻化标准。

  二、网格兜民情

  针对村级事务千头万绪、村干部人手不足的实际,北孙村将全村划分为12个网格,选聘6名党员、6名群众担任网格巷长,每名网格巷长固定联系30户左右村民。村“两委”明确网格巷长当好上级政策宣讲员、村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化解员、环境卫生监督员、村级事务协管员、安全隐患排查员“六大员”,根据履职尽责情况,适当发放误工补贴。通过网格巷长办法,既疏通了村“两委”联系党员群众的“毛细血管”,又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同时将矛盾问题解决在“家门口”。让村里真正形成了“事事有人管、户户进网格、处处受关注、人人做主人”的良性村级治理格局。

  三、孝德育民风

  通过落实“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思路与办法,积极倡树孝德文化

  1、上抓孝敬老人,村“两委”投资30万元,建设占地900平方米、集就餐、就医、书画、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感党恩康养中心”,50多名老年人每天仅用1元钱就能吃上两顿健康卫生的营养餐。定期举办尊老孝亲饺子宴,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生日送蛋糕,拍好三张相。开展孝德人家评选,家家户户悬挂红底黄字的“孝德人家”牌匾

  2、下抓教育孩子,寒暑两假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辅导班,通过让孩子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在家学习、帮助父母做家务、给老人洗脚等已成为常态。

  3、促进以家长为核心的社会主体,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孔子学堂”使村内中年人在全面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学到了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建设家庭?以及落实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确实优化改变村风民风、向善向好。

  2022年又设置红娘奖、育儿奖、状元奖,推动“幸福餐厅”服务对象扩面提质,文明实践在北孙蔚然成风。

  四、服务惠民生

  村“两委”坚持“把钱用在刀刃上”,紧盯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将有限的集体收入,投入到民生实事上,做到“确定一件,办成一件,叫好一件”,近年来,累计投资60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幼儿园、卫生室,对村内主大街硬化上油,环村道路进行拓宽,开展“户户通”工程,高标准整修水沟7000米,新装LED路灯120盏,全村进行亮化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过扎实工作,总体解决当前农村所存在的“人口发展与宅基地”、“人口发展与土地”的主要两大矛盾。

  2020年5月,村“两委”抓住上级开展“多规合一”机遇,建设了高标准电梯洋房,进行了了亮化、绿化、硬化、监控、消防、电动车充电等全面配套,打造了北孙新村智慧型小区,既提升了村民居住条件,又解决了人口发展与宅基地的矛盾。

  2010至2020年用十年时间,对全村2800亩土地全部流转完成,解放劳动力600余人,村民在领取土地流转费的同时,又通过去打工、办企业、做生意等,每年村民增收近3000万元,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解决了人口发展与土地的矛盾。

  党的二十大以来,随着两会的召开,北孙村党支部又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形式先后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传统手工艺品合作社,深挖村庄传统文化底蕴,组织村民在栖凤湖畔种植中草药,打造“香包”产业,使村集体、村民收入双增收,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之路,正应当地民谚曰:

  栖凤湖圣水浇灌中草神药,

  众村民巧手缝制艺术香包。

  几百年民间驱病除灾历史,

  感党恩文化传承乡村振兴。

 编辑:秦非雨